首页 > 科普文章
首页 > 科普文章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流行病”这个名词,但其实医学概念是存在的,这就是“疫”。如果疾病大规模爆发,则称为“大疫”。伤寒、瘴气、传尸、疟风、虏疮等五大疾病,曾给古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谓“传尸”,其实就是“肺痨”,亦即肺结核。古人为什么把肺结核称为“传尸”?可能是因为这种病极容易传染,探视病人、死后吊丧都可能染上。对于肺结核,虽然古人谈之色变,但从史书记载来看,隋唐时期一位叫许胤宗的治疗肺结核病专家,曾用偏方绝技治愈过肺结核。《新唐书·方技传》记载,当时“关中多骨蒸疾,转相染,得者皆死,胤宗疗视必愈”。
古人虽有疗愈之法,但是真正治愈的少之又少,大多数后来又继续感染,相继死亡。在环游世界的几万年里,肺结核患者队伍越来越庞大,其中包括不少我们熟悉的名人,契科夫、肖邦、卡夫卡、鲁迅,林徽因、瞿秋白、周瑜、华小栓、玛格丽特。
那说起玛格丽特,为什么得了肺结核,还有那么多人争相追求呢?原来,在那个时代的欧洲得肺结核对女性而言并不是一个减分项,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加分项,毕竟大仲马都说过“患肺结核在1823年是一种时髦。”这点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为什么得了传染病还能成为时髦?
这就不得不提到人类病态的审美了。虽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大多数情况下对美的追求基本遵循着美约等于健康的准则,但是人类出现毕竟一千多万年了,时间长了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在审美这件事上跑偏也在所难免,比如中国人曾经的裹小脚,日本人把牙齿染黑,非洲某些部落用唇盘把嘴唇撑大等等。
而这种跑偏放到十八世纪的欧洲那就是得肺结核!因为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基本上吃饱了肚子的欧洲人觉得长得健硕是野蛮而土气的,转而开始追求苍白瘦弱,尤其是当时的欧洲贵族。
这真真是吃得太饱了。
虽然如此,但是某种癖好一旦成为贵族的追求那就很容易被全社会追捧,毕竟模仿更高阶层人的喜好会让普通人有一种接近了高阶层人士的错觉,这是时尚最底层的逻辑。
于是,整个社会都开始为了让自己肤色更加白皙,体态变得更加瘦弱而努力。
当时上流社会公认的美女基本是这个画风:但是要达到这种画风可不是容易的事,为了白他们用含有铅白的粉底涂抹面部甚至全身,这种美白可不是暂时性的,因为铅中毒的症状之一就是肤色发白。
而为了让自己更瘦弱,那就忍饥挨饿,直到把自己饿到整个人都呈现出一种身体衰败的氛围美感……
仅仅靠忍饥挨饿还不够,后来他们还发现了捷径——让自己感染上肺结核!
因为得了肺结核之后人的身体会日渐消瘦,脸色苍白!
你看,又瘦又白,简直完美!
而且得了肺结核还会导致面色泛红,想象一下,一个人身体瘦弱,面色白中泛红,再加上疾病导致的虚弱,言谈举止都不自觉地文雅起来,简直直接长在了当时欧洲人的审美点上!
所以当时的欧洲很多人都心心念着得肺结核,为了达到目的,甚至把肺结核病人邀请到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为的就是让自己感染上肺结核!
所以就有了大仲马说的那句话,而且不仅仅是大仲马,《汤姆叔叔的小屋里》也有这样的描述:那位市民的确是因患上了结核病才变得优雅起来。
你看,在他们眼里,得肺结核那是一件优雅的事,甚至他们都会认为最浪漫的死法就是得肺结核而死,这不是我夸张,在当时的欧洲,他们认为最时髦的死法就“每次感情激动之后咳血,而且死于30岁之前”。因为,当时的欧洲因为结核病的流行,人均寿命35岁。
然而文科男眼里的浪漫,很快被一个理工男给破了。那个人就是罗伯特·科赫。
当年的科赫因为改进了细菌培养、染色体技术,一连找出了好几个病的病原体。
事业一路开挂,为了再下一城,1881年夏天,他把眼光头投向了肺结核。
科赫认为,要找到肺结核的病原体,首先要找到疑似病原体,其次是培养,再次是纯粹培养的病原菌应该接种至与病株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并产生与病株相同的病症;最后从接种的病株上以相同的分离方法应能再分离出病原,且其特征与由原病株分离者应完全相同。
最终,这个老头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拿到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第一次发明了细菌照相法,第一次发明了蒸汽杀菌法,第一次提出了霍乱预防法,第一次发现了鼠蚤传播鼠疫的秘密,第一次发现了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这个老头着实不简单。
话说回来,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再也不怕肺结核了,但是还是要多加重视。当您咳嗽、咳痰超过2周,出现咳血或痰里带血丝时,一定要记得早点就医。尤其是在秋冬交际之时,更得严加防范。
薛医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特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通在线寻医问诊服务,让广大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上连线石林医师,实现在线寻医问诊,从此告别“挂号难、排队慢、看病贵”的窘境,足不出户问医生,省时省钱更省心!薛医生搜索【石林】,即可与石医师对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
擅长疾病: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呼吸病科研工作。对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咳嗽,肺结节,鼻炎,发热,胸闷,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肺栓塞,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肺癌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医学背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学博士,主攻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学术研究成果: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成功申请预防急性肺损伤试剂和专利一项,并参与发表多篇SCI论文。
国家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7年公开资料显示,14年内全国仍有超过1700人死于出血热,约18万人感染。其中,陕西省出血热发病数一直位于全国前列,总数超过2万人,占全国发病总数的13%,发病率高达4.48%,且近年来增长态势明显。
薛医生开通微信小程序和薛医生APP版,打破距离限制随时随地在线找医院,找医生,寻医问诊,专家服务、图文问诊、电话问诊、体检分析、健康测评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看病找医生、找医院不再是难题,每天24小时在线解答患者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
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症又称脚气病,是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病之一。以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组织水肿、心脏扩大、循环失调及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以精白米为主要食物的地区,治疗及时可完全恢复。
0元入驻,共享医疗健康千亿市场,优势一:销售保证,开展有在线挂号、在线问诊等医疗服务,并结合药品供应,完成“医+药”闭环,优势二:经营业态广泛,食品 ,药品、保健品、计生用品、医疗器械,优势三:专业运营管理,站内营销活动对接,专业后台运营工具,一对一商家服务!优势四:营销资源丰富,医疗行业巨大的公域流量,薛医生一站式服务平台引流,专利产品锁定用户,跨界合作流量共享。
维生素B1 是一种相当娇气的营养素,它既怕热,又怕碱,还怕漂白粉、氯气、二氧化硫和双氧水之类,而且还容易在淘米、洗淀粉的过程中溶在水里流失掉。所以,在日常烹调当中,维生素B1 的损失率不可低估。
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症又称脚气病,是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病之一。若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称干性脚气病,以心力衰竭表现为主则称湿性脚气病。前者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等。
维生素B1缺乏病是体内维生素B1不足或缺乏引起的全身疾病,临床称脚气病。以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组织水肿、心脏扩大、循环失调及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以精白米为主要食物的地区,治疗及时可完全恢复。
B族维生素是人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代谢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常见的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等等。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谷类、豆类、坚果、肉、鱼等食物中,尤其以谷类外胚层糠麸中最丰富,精制白米时减少、碱性溶液加热时易失去活性。同时,维生素B1在体内储存不多,易发生缺乏。
维生素B1缺乏症通常会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引起干性脚气病、脑型脚气病(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和湿性脚气病(心血管脚气病)。这篇文章讲一讲维生素B1缺乏症的各种症状。
癌症是大家公认的三大杀手之一,晚期的癌症都是很难以治愈的。其实很多疾病往往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良好的习惯是养生,有益于健康长寿,那不好的习惯就是在增加患病的风险。一旦说起癌症,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谈癌色变,殊不知养出癌细胞的7件事,可能你每天都在做,为了身体健康,需及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