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文章

亟待治愈的强迫症:每天活在焦虑与失控中

来源:薛医生    时间:2022-10-13 16:49     浏览:545

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下面这些场景?

「家里的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煤气泄漏会爆炸的啊……」第三次返回家确认煤气阀门,结果出门后你仍然忧心忡忡。

「手都洗脱皮了,可是好脏啊……」明明今天已经用肥皂洗了十几次手,你还是控制不住地走向了洗手间。

强迫症怎么办

大家可能常常会听到「强迫症」这个词:

有时会把它等同于习惯,比如「我可能有点强迫症,听书才睡得好」;

有时会把它等同于爱整洁,比如「看到干净的书房,强迫症都舒服了」。

但事实上,真正的「强迫症」并不是单纯的生活习惯或者小癖好,而是一种精神疾病,今日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强迫症」。

强迫症——不受控制的身体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年患病率为1.3%~2%,终身患病率为2%~2.9%,且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

这种疾病的临床特征是反复出现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是指反复、持久地体验到非自愿的侵入式思维(例如,无法控制的想法、冲动或画面);

强迫行为则是指重复的外在行为(例如,检查、清洗、排序)或头脑中的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默默地重复字词)。

强迫症怎么办

这些特点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其强烈的痛苦体验,而且更糟糕的是,你越努力想摆脱、反抗这种思维,这些冲动或者想法就会在你的脑海中变得越发强烈,并促使你重复做出强迫性的行为。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接下来就举几个小栗子——

生活中常见的强迫思维:

细菌太脏了,一定要把手洗得很干净,否则会得传染病;

鞋子没摆对称,要赶紧纠正过来,否则会有不幸的事发生;

每次开车过桥的时候,一定要在心里唱那首歌,不然会出车祸。

生活中常见的强迫行为

反复确认自己是否锁门、关火;

爱把东西收拾得整齐且必须按照顺序摆放;

对清洁有近乎病态的执念,对自己或物品进行重复刷洗。

别小看强迫症

强迫症的病因很复杂,目前已知的学说包括遗传、神经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更加专业有效的治疗办法也仍在继续探索中。

也正因此,作为一种病因和症状都复杂且极难根治的精神疾病,强迫症给患者生活带来的困扰罄竹难书。

强迫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9~20岁,约80%的患者症状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患病率为3.4%。约四分之一的男性在10岁之前发病,而女性则在青春期发病率最高。

随时间的推移,这种疾病可能自行好转也可能逐渐加重,多数会迁延成慢性疾病,一个糟糕的消息是,强迫症本身已经够痛苦了,它与其它精神类疾病的共病率也极高。

有研究表明,约有86%~90%的强迫症患者一生中至少会患有其它一种精神疾病,比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神经性厌食或者贪食障碍、物质依赖等。

如何诊断强迫症

这都将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如何诊断强迫症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曾明确统一了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强迫症诊断标准

① 患者具有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或者两者皆有;

② 使患者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者损害患者的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

③ 患者每天要为此耗时1小时以上;

④ 这些症状不是由物质/药物或其它医学情况导致。

满足了这4点的,才可能会被诊断为强迫症,而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挂在嘴边的「强迫症」大概率只是一种「强迫倾向」,基本上人人都有,程度较轻,不会太影响生活,也远远达不到疾病范畴。

比如你就是喜欢家里干净整洁所以整天洗洗刷刷,只要做这件事不会让你感到焦虑或痛苦,甚至把家里收拾干净还让你满是成就感,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不需要担心。

强迫症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治疗强迫症状最常使用的干预方式。但都有其局限性,药物治疗最大的不足是停药后复发率较高,认知行为疗法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强迫症状,更方便有效的治疗办法仍要等待科学家们继续研发。

但就目前来看,「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再加上自己也试着调整心态,多多锻炼自己应对焦虑的能力,接纳自己的想法和偶然发生的小错误,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相信很快就能康复啦!

最后仍要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自己近期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哦,心理生病也要看医生才能快点好呀!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身体不舒服,就问薛医生!看病问医生,就问薛医生!识别下方二维码,更多专家实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