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文章
首页 > 科普文章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我国有1.41亿糖尿病患者。这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
2022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危害着越来越多的人群,了解它,做好预防显得越发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糖尿病。
有人说,如果你得了糖尿病,你将不得不终生服用降糖药。 但医生说,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可以实现糖尿病逆转,不过,糖尿病的逆转是有条件的。
有些糖尿病可以「逆转」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各种激素的调节,正常的血糖会处于动态平衡。体内有促使血糖上升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人体内唯一能促使血糖降低的激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就是人体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绝对缺乏,只能依赖外源性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主要表现在胰岛β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对不足,胰岛素相对比较缺乏。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是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有100多种并发症,放任不管时,器官、组织如同泡在高浓度的糖水里。
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教授邹大进表示,目前,临床上有不少糖友可实现糖尿病的逆转,且逆转后血糖基本接近正常化,不仅可以使糖友远离并发症侵害,还能减轻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光伟也表示,确实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可以长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甚至不需要药物维持。
有人将这一发展过程称为“缓解”,有人称为“逆转”,也有很多人称其为“治愈”。李光伟称:“缓解的程度轻了,治愈又有些绝对,叫‘蜜月期’更合适,称作‘逆转’也可以。”
以往认为胰岛 β 细胞不能再生,长期暴露于高糖环境会发生大量凋亡。 然而,近年研究发现,胰岛β细胞不仅存在“后备军”,且部分细胞只是对血糖的敏感性变迟钝了,并没有完全凋亡。
此外,即使糖尿病持续10年以上,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数量会损失50%,但只要还有30%在正常工作,血糖就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
因此,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持续一段时间,就可以纠正高血糖毒性,恢复胰岛β细胞正常功能,“逆转”糖尿病。
能否逆转,四点很关键
多位专家提醒,逆转糖尿病是有条件的,主要看以下四种情况:
超重和腹型肥胖的糖友,逆转的可能性更高。这是因为,超重糖友体内的脂肪会在肝脏里沉积,而肝脏又以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不停往外输出脂肪,其最大的落脚地就是胰岛或者胰腺。所以肥胖的糖友只要减脂增肌,减掉10%左右的体重,就有很大的希望逆转糖尿病。
病程短,体内长期高血糖状态信息会对胰岛细胞可以产生一定毒性影响作用,病程时间越长,胰岛细胞恢复系统功能的可能性就越低。一般企业来说,新诊断或病程在5年以内的糖友,糖尿病“逆转”率较高。
无胰岛细胞的抗体,胰岛细胞抗体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抗体三种。如果糖友体内存在这三个抗体,2型糖尿病就很难逆转。建议新诊断的2型糖友要到医院检测以上三种抗体,明确后续治疗方案。
C肽水平高,C肽是一种从胰岛里面分泌出来的物质,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临床上常以C肽水平作为反映体内胰岛素水平高低的指标。一般来说,空腹C肽水平1.1纳克/毫升、两小时C肽2.5纳克/毫升以上,说明胰岛功能并未严重损伤,有较大可能实现逆转。
逆转的最佳时机和人群,综合来说,满足超重/肥胖、C肽水平高、无抗体的2型糖友,早期干预,尤其是在确诊后前两年启动积极治疗,逆转可能性大。
逆转的最佳时机是糖尿病刚确诊或糖尿病前期。刚确诊时,高血糖毒性作用的时间不长,及时去除毒性后,现有的胰岛细胞功能完全可能恢复正常;病程5年之内且符合上述3个条件的糖友,也有极大的逆转机会,逆转率可达到70%左右;病程10年之内,仍有1/3的糖友可实现逆转。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不注意血糖,后期会引起糖尿病眼底病变、脑卒中、糖尿病神经病变、心脏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眼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中最常见但最严重的疾病,轻则视网膜病变,重则视力缺失或者失明。这是因为眼睛里有很多细小的血管,当因高血糖导致血管受损时,可能会导致出血、渗血等。但由于糖尿病眼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当血液里的血糖一直处于高浓度状态时,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就有可能就会导致运动神经和感知系统出现病变。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这是因为血糖需要通过肾小球和小管吸收和过滤,如果血糖长时间高,可能导致肾微血管损伤,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并发症感染,高血糖是非常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它能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从而降低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因此,糖尿病患者较一般人易受感染,例如牙周炎、唿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结核等。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可能致残,而且死亡率很高。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导致足部的神经和血管病变,甚至累及感觉神经。糖尿病足早期,患者会逐渐失去疼痛感,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溃烂坏死,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残疾。
糖尿病并发症勃起功能障碍,高血糖会对神经和血管造成严重损害,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因此如果男性患上糖尿病后未能及时控制,便可能出现勃起障碍。糖尿病引起的勃起障碍是很难再恢复如初的,男性朋友对此应予以重视。
今年是胰岛素问世的第101 年,在101年之前,糖尿病没有任何治疗手段。患者只能依靠饥饿疗法来控制病情。多数患者最终因营养不良和急性并发症而死去。
直到192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班廷教授成功地提取了胰岛素。之后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有二甲双胍等药物的问世,才大大减少了对糖尿病患者生命的威胁。患者的寿命延长了,发生并发症的机会也增加了。但那个时候,并不非常明确糖尿病并发症与长期高血糖之间的必然关系,特别是没有证据表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慢性并发症。
直到1993年和1997年,美国和英国分别完成了两个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所以,虽然目前对我们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是有非常多有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保持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延长并发症的发病时间,也是一种糖尿病治疗的“逆转”。
一百年前,糖尿病对人们来说是灭顶之灾。 患了糖尿病的人,会以极快的速度变得骨瘦如柴,直到最后死亡。直到班廷发现了胰岛素,才让糖尿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班廷的故居——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伦敦市阿得莱德北路442号,门前有一盆“希望之火”常年燃烧。人们约定,糖尿病被治愈之时,这盆火才会被熄灭。
在此之前,让我们一起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驾驭糖尿病,努力“逆转“糖尿病,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一定要注意了,这些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前兆。如果出现上面的状况,也不要太过焦虑,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不适症状询问医生。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以上情况,请及时向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景雅莉问诊。
由于景雅莉副主任医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好评率高达98.9%,每年有成千上万患者不远万里找其寻医问诊,以至于医院门口常年人满为患,甚至是一号难求。
薛医生®急大家之所需,特与北京协和医院开通在线寻医问诊服务,让广大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上连线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景雅莉实现在线寻医问诊,从此告别“挂号难、排队慢、看病贵”的窘境!
医学背景介绍 :1980年毕业于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内分泌临床工作30余年,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寄语:欢迎关注我的内分泌与代谢科个人诊所,希望能为你提供健康方面的帮助。
薛医生®汇聚全国500+三甲名医,10万名主任医师,24小时实时在线寻医问诊!
在薛医生®里,你无需从搜索引擎上寻找其他不确定来源的科普知识,海量专家视频应有尽有!权威、专业又放心!
薛医生®——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很多糖友会发现,自入夏以来,自己的血糖水平在逐渐降低,甚至趋于正常,但这只是暂时的,并且比平常的高血糖更加危险!
糖尿病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症状,和普通人群一样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推荐治疗方案对症处理即可。官方推荐的相关用药,糖尿病患者都是可以使用的。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报道,纽约州最大的医疗保健系统内,新冠肺炎死亡患者普遍患有1个或多个基础性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糖尿病相关100条实用知识!你想知道的全都有
昨天(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那就是喝奶茶,甜甜的快乐肥宅水,谁能不爱呢?只不过你加热,我加冰,奶茶虽然好喝,但天天喝可就要出问题了哦~,近日,深圳一名小女孩,就因每天喝一杯奶茶,患上了糖尿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我国有1.41亿糖尿病患者。这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 有人说,如果你得了糖尿病,你将不得不终生服用降糖药。 但医生说,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可以实现糖尿病逆转,不过,糖尿病的逆转是有条件的。
2022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危害着越来越多的人群,了解它,做好预防显得越发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糖尿病。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糖尿病大国,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64亿,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前期,位居世界第一, 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以上。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致命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的小血管内皮增生和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和糖尿病白内障是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和老年性白内障外。轻度视力下降,重度失明。
糖尿病也是一种身体疾病。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也是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患者通常肥胖,患糖尿病的概率高于正常体型或瘦体型。因此,如果肥胖的人患有糖尿病,就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很多糖尿病和肥胖的人,体重减轻了很多次,但最终又反弹了。其实,这是减肥失误的一种表现。那么如果你有糖尿病,反复减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