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文章
首页 > 科普文章
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内科疾病,是由于内外界的各种因素引起心肌发炎的,产生病变,不具有传染性。病发于任何年龄段,主要以青少年为主要人群,心肌炎发病时症状轻缓不一,轻者症状并不突出,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感染出现咽喉痛、咳嗽、呕吐腹泻。 随之发展,1-3周后症状明显,常常表现为心悸、呼吸不顺畅、心慌、心率不足、心绞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黑蒙和晕厥甚至是休克;重症心肌炎心肌会受到严重损害,出现心力衰竭。
2019年,全球心肌炎的估计患病率为712780例。在35-39岁年龄组相当于每10万名男性中有6.1例心肌炎,每10万例女性中有4.4例心肌炎患者。由于亚急性心肌炎通常诊断不足,因此实际病例数很难确定,且很可能更高。急性心肌炎(AM)最常见于相对年轻患者。
2019年35-39岁成年人心肌炎的死亡率为男性1/72,女性1/87。在80-84岁的成年人中,患者的发病率明显较高,每19例心肌炎患者中就有1例死亡,每15例女性就有1例死亡。
但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许多患者出门不便,去线下医院就诊难度大、风险高。面对此现状薛医生®推出在线问诊平台,该平台集合了全国500家三甲医院、10万名主任医师,7*24h在线接诊,心肌炎患者再也不会因为封控或距离无法与医院专家问诊,同时,也减少了线下问诊的感染风险。心肌炎患者使用薛医生®的快速问诊、电话问诊功能,即可找到与薛医生®合作的心血内科专家医生,进行在线问诊,与名院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不再麻烦。
心肌炎这种疾病具有增多趋势且易复发的疾病,其中有的患者一年要复发两三次之多,加之心肌炎的严重后果,如果出现相关症状,患者应及时就诊、接受专业治疗。平日里,大家也要注意尽量避免感染病菌、遵循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接种疫苗,多活动多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长期失眠不仅不造成每天的精神萎靡、工作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后续还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者神经衰弱并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最重要的是长期失眠睡眠不充足,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患者容易出现病毒感染等其他感染风险,如果本身还有其他基础病的患者还会加重疾病本身,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失眠容易出现血管硬化等现象,容易诱发中风、心脏病等疾病。
据调查显示,胆结石患者中有97%的就经常不吃或很少吃早餐。肝脏器官每天制造胆汁,在我们不吃饭的时候胆汁就会被储存在胆囊里,胆囊把稀薄的胆汁浓缩,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胆囊就会把浓缩后的胆汁排进小肠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中存在的脂肪。如果不吃早饭,储存了一晚的胆汁就排不出去了,长此以往胆结石也就来了。回想一下,身边发现胆结石的朋友是不是对早饭没有什么固定概念?“不能不吃早饭,不吃早饭容易得胆结石”的观念绝不是空穴来风!
专家提醒沙尘暴天气对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影响大,过敏体质的人出现呼吸不畅、憋喘等反应时,要警惕可能是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体质的人更容易患哮喘疾病,60%的过敏性鼻炎可进展为支气管哮喘或伴有气道高反应表现,而这类人群在遇到黄沙天气时身体反映则更为敏感。
肾病,肾脏的各种病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病以慢性肾病多见,指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引起肾病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的、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
眼下这个节骨眼,可能绝大部分朋友都已经做好了居家应对新冠的准备,非必要尽量不去医院扎堆,以免交叉感染。但每个人身体的基础状况不同,感染新冠以后的病情程度也有所差异
疫情期间,出行不便,去医院就诊困难,且有感染风险,特别是耳鼻喉科患者症状大多为皇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咳痰的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是困扰我国大多数人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高血脂、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等心脏性疾病。
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内科疾病,是由于内外界的各种因素引起心肌发炎的,产生病变,不具有传染性。病发于任何年龄段,主要以青少年为主要人群,心肌炎发病时症状轻缓不一,轻者症状并不突出,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感染出现咽喉痛、咳嗽、呕吐腹泻。
一直以来,基于传统就诊习惯和远程问诊接触面不足等条件限制,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在培养用户习惯方面一直收效甚微,所以以至于大家宁可花着更多的精力、时间、金钱去选择当面问诊。
耳部疾病和我们的距离?看数据!全球人口的5%即4.6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3400万。2006年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达到2780万,是全球听力障碍人群最多的国家。目前估计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已达7200万。